一张图表,展示了 1935 年 9 月纽伦堡法案通过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分类和婚姻限制。/ VolksVeritas 摄,Flickr,知识共享许可
这些法律是阿道夫·希特勒“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阶段。
马克·卡特赖特
历史学家
引言《纽伦堡法案》1935年9月的种族法律是一系列限制犹太人的法律,例如剥夺他们德国公民权和与非犹太人结婚的权利。随后对法律的修订定义了在纳粹德国中谁被确认为犹太人。
这些法律在纽伦堡制定,是阿道夫·希特勒“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阶段,该解决方案是如何将犹太人从德国领土上清除的问题,这个过程最终导致了“最终解决方案”,即纳粹政权下的死亡集中营中杀害了600万犹太人。
展开剩余90%纳粹和犹太人纳粹德国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决心为 1918 年建立的魏玛共和国的弊病制造替罪羊。纳粹党希望通过确定共同敌人来提升自身人气。纳粹的主要替罪羊是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早在 1925 年出版的著作《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就曾将犹太人视为一个他认为阻碍德国和纯日耳曼民族人民实现真正潜力的群体。一旦他们在 1933 年获得权力后,希特勒和纳粹党就决心让犹太人的生活尽可能艰难。授权法案(《解除民族和帝国困境法》)于 1933 年 3 月 23 日通过。该法案允许希特勒无需经过议会即可通过法律。
纳粹分子系统地从小村庄和城镇中驱逐犹太人,将他们迁移到城市。犹太人的企业遭到抵制。虽然国家积极鼓励移民,但通常会没收资产,并只允许离开者带走最基本的物品。1933 年 4 月通过《公务员恢复法》,这意味着犹太人被禁止担任政府和官方行政职位。在法律或医学等多个其他职业中,犹太人也面临限制或阻碍。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了许多其他歧视,以及纳粹准军事组织冲锋队(SA)和党卫军(SS)的物理迫害。
种族法接下来对犹太人的重大限制来自于1935年9月15日的纽伦堡法案,该法案的初步构想由希特勒在1935年纽伦堡集会上提出,纽伦堡集会是纳粹党每年的聚会。纳粹公务员和党成员立即在纽伦堡起草了这些法案,因此得名。德国议会残余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并非在已被1933年2月的国会纵火案烧毁的国会大厦,而是在纽伦堡文化协会大厅,会议通过了这些新措施,从而使其成为法律。
一张照片展示了纳粹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和其他纳粹党官员在 1935 年纽伦堡集会上的情景。/ 转自德国联邦档案馆, 维基共享资源
《纽伦堡法案》的三个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帝国旗帜法》
国家颜色被确定为黑色、红色和白色。国家旗帜现在是纳粹万字旗。《德意志血统与荣誉保护法》
犹太人不得与非犹太人结婚。 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的婚姻被废除。 犹太人与非犹太人被禁止发生婚外关系。 犹太人不得雇佣45岁以下的非犹太女性在其家中工作。 犹太人不得悬挂德国国旗或穿着国家色彩,但他们可以展示犹太符号。《帝国公民法》
犹太人不能成为德国公民,因此他们的公民权利受到限制。 德国公民(即非犹太人)必须愿意为国家服务,并通过持有公民证书来确认身份。一本包含《纽伦堡法案》的书籍,这是一套为犹太人和德国公民制定的种族和公民法,于 1935 年 9 月在纳粹德国创建。这是奥斯陆大屠杀和宗教少数群体研究中心展览的一部分。/ 照片由 Wolfmann 拍摄, 维基共享资源
违反纽伦堡法案的任何规定,尤其是犹太人,通常会面临监禁,有时包括苦役,具体取决于罪行。对于德国公民与犹太人发生浪漫关系等罪行,会有公开羞辱(例如被强制佩戴标志牌)和鞭打。顺从成为每个人的口号。对于非犹太裔德国人来说,规定公民必须持有证书,是纳粹党确保人们顺从并不得反抗政权的一种巧妙手段,因为如果他们这样做,可能会失去证书,从而失去公民身份。
‘血统纯洁’因此,纽伦堡法案就像一把双刃剑,将犹太人从公民群体中排除出去,并加强了希特勒所描述的‘血统纯洁’(McDonough,63)的其余部分。早在 1920 年,纳粹党纲就包含了这样一种种族政策:
第四点。只有国家的成员才能是国家公民。只有具有德国血统的人,无论其信仰如何,才能成为国家的成员。因此,任何犹太人都不能成为国家的成员。(麦克唐纳,111)
第四点。只有国家的成员才能是国家公民。只有具有德国血统的人,无论其信仰如何,才能成为国家的成员。因此,任何犹太人都不能成为国家的成员。(麦克唐纳,111)
希特勒最关心的是创造一个“优等民族”(Herrenvolk),也就是说,最强有力的“雅利安”日耳曼民族的元素,“雅利安”被模糊地定义为希特勒认为能够创造文化的人群。在希特勒相当混乱且常常缺乏逻辑的种族理论中,“非雅利安人”无法创造文化,只能破坏文化,因此他们低人一等。由于“雅利安人”更优越,他们有权奴役其他人。此外,根据希特勒的说法,人类历史、社会和战争都是这些优越和低等种族之间不断进行的战斗。
这张信息图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8)结束后纳粹德国的崛起,当时《凡尔赛条约》(1919)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赔款和领土损失,导致广泛的经济困境和怨恨。这为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创造了沃土,在 20 世纪 20 年代,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国社党(纳粹党)获得了支持,承诺恢复德国的尊严和重建经济。1933 年 1 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并通过国会纵火案和授权法案巩固权力后,纳粹党摧毁了民主制度。到 1938 年,纳粹德国开始领土扩张,包括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1939 年 9 月 1 日对波兰的入侵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45),标志着纳粹野心的最终实现。/ 转载自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知识共享许可
希特勒想要人为地创造,或者说加速他所认为的自然过程,从普通民众中提炼出一个纯粹的“雅利安”民族共同体,即一个由共同血缘和强大领袖(当然是他自己)意志维系的传统社区。希特勒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为催化剂,即他反复称之为“种族纯洁斗争”的东西,是纽伦堡法案,以及之后一系列更加激进的政策。犹太人并非希特勒扭曲种族理论的唯一目标,像马克思主义者、身体或精神残疾者等非种族群体也成为了目标。事实上,纽伦堡法案对犹太人的处理及其实际后果,被非常广泛地用作一个模型,被应用于纳粹认定为繁荣社会敌人的许多其他群体。
识别犹太人纳粹党内的一些温和派人士担心对犹太人的攻击和抵制会对一般商业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害,而更极端的纳粹分子则希望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并彻底消灭德国的犹太人。关于公众对纽伦堡法的反应的历史研究表明结果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同意、不同意和中立——但有一点很清楚,大多数民众希望法律界限的建立至少能结束纳粹对德国公民看似随机的攻击中的无序状态。明确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身份将使情况明朗化,并为非犹太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对纳粹来说,一个紧迫的问题是:犹太人究竟是谁?1935 年 11 月对纽伦堡法的修正案规定,任何至少有一位犹太祖父母的人将被国家正式认定为犹太人。具有混合血统的人被称为 Mischlinge,对这些人的限制取决于其犹太血统的比例。正如历史学家 S. 弗里德尔曼指出:“要证明自己并非犹太血统或不属于任何‘低价值’群体(例如吉普赛人),对于在第三帝国正常生活来说至关重要(153)。”
对犹太人的更大迫害反对纽伦堡法案的声音不止来自犹太人和外国媒体,也来自诸如迪特里希·朋霍费尔(1906-1945)这样的宗教人士——他是新教信义会的一位牧师。像许多批评纳粹政权的人一样,朋霍费尔被监禁、关押在集中营,并最终被处决。共产党虽然被正式禁止作为一个政党,但继续在地下活动,通过散发传单和海报批评纳粹宣传和措施(如纽伦堡法案)中的歧视性政策。然而,许多犹太人仍然无法想象,纽伦堡法案仅仅是纳粹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更阴险政策的开始。那些意识到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并且有条件和机会的人,艰难地做出了离开德国的决定。
到 1938 年,德国的 50 万犹太人中已有半数移民,德国的犹太企业数量也从 1933 年的 5 万家减少到 9 千家。对希特勒来说,这还不够。他描述的所谓“犹太问题”(Judenfrage)向暴力解决方案的 ominously 步伐,始于水晶之夜。水晶之夜(Reichkristallnacht,“破碎的玻璃之夜”,或称 11 月大屠杀)是指 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在德国和奥地利针对犹太人和犹太财产的攻击。超过 1000 座犹太教堂遭到攻击,其中 267 座被彻底摧毁或烧毁。7500 家商店,包括 31 家犹太人拥有的大型百货商店,窗户被砸碎(因此得名水晶之夜),财产被抢掠。犹太人在街头被打,在家中被捕,未经审判就被拘禁。根据官方记录,91 名犹太人在袭击中丧生,但实际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1938 年 11 月的一张照片,显示德国巴登-巴登地区犹太人被大规模逮捕。纳粹策划了 1938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和犹太财产发动攻击,随后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逮捕,将其驱逐至集中营。/ 转自德国联邦档案馆, 维基共享资源
在水晶之夜之后,对犹太人的迫害只增不减。犹太儿童被禁止返回学校,并且实施了宵禁。犹太人不得进入电影院,也不得与非犹太人一起乘坐火车,他们被禁止拥有汽车、购买香烟或进入公共公园。犹太财产继续被大规模没收。犹太企业和犹太媒体被系统性地关闭,随后又被禁止。看似随机的监禁和被送往劳改营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
毫不奇怪,德国境内的犹太人现在移民的数量比以往更多。在德国,“到 1939 年,三十万犹太人,大致上说是社区中较年轻的群体,已经移民”(Stone,89)。十万犹太人逃离了奥地利,自 1938 年 3 月的“并吞”以来,奥地利一直是德国帝国的一部分。第三帝国的损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太作家、音乐家、医生和科学家大量离开。人们流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多国家开始通过法律限制移民,尤其是犹太人。然而,悲剧的是,数万名认为已到达安全的移民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西欧被占领后,实际上仍然处于纳粹统治之下。纽伦堡法案被应用于这些被占领的领土。在隔离区被集结起来后,更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因为纳粹及其盟友开始在秘密死亡营如奥斯维辛-比克瑙系统性地屠杀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人”。最终,纳粹的“最终解决方案”导致了大屠杀,即六百万欧洲犹太人的谋杀。
参考文献 Cimino, Al. SS 的故事 . Sirius, 2023. Dülffer, J. 纳粹德国,1933-1945——信仰与毁灭 . Blomsbury USA, 平装版(2009), 2009. Friedlander, Saul. 纳粹德国与犹太人 . Harper Perennial, 1998. Gellately, Robert. 希特勒的忠实信徒 .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0. Hinton, Chris & Hite, John. 魏玛与纳粹德国 . Hodder Murray, 2000. Range, Peter Ross. 难以想象的崛起 . The History Press Ltd, 2022. Shirer, William L. & Rosenbaum, Ron. 第三帝国的兴衰 . Simon & Schuster, 2011. Stone, Norman. 希特勒 . Hodder & Stoughton, 1982.最初由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于 2024 年 10 月 18 日发布民间配资炒股,
发布于:浙江省华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